赵久苏-命运与“国际”紧紧相连的法学儒士
发布时间: 2018-04-24 阅读次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501040221273603.jpg

他,是曾供职于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著名律师;他,是往返于中国与美国之间,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的留美海归。他不仅拥有雄辩的口才和傲人的智慧,还充满了一种亲和力和慈祥;他有着坚毅的外表,却常被人比作温文尔雅的儒士。他就是美国McDermott Will & Emery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及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高级法律顾问——赵久苏。

  在复旦,他的讲座非常受欢迎,很多学生就是为了见识他的儒雅之风而慕名前往;同学会举办的国际研讨会、职业论坛、SORSA论坛上,他都成为座上宾,与留学人员探讨人才国际化、职场经验及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他一次次精彩的演讲,以及形于外的优雅、敛于内的明快,令观众折服。

  他常说:“做选择时遵从自己的内心,对自己诚实”。回顾赵久苏走过的路,或许这句话就是他人生历程最好的印证。

  多读的书发挥了大作用

  赵久苏1950年代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中层干部的家庭,和那一代同龄人一样,如今功成名就的他走过了一条颇为坎坷的成长与成熟之路。回忆起年轻时的情况,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从1966年到1978年十几年的时间只读了一年书”。

  即使是这样,在到处弥漫着读书无用论的氛围中,赵久苏还算是一个勤奋读书的人。1972年初中毕业后,他听从老师的建议去上了一所技校。在那里,他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认为比别人多读了三五本。

  多读的书很快就发挥了大作用,大到改写了一个人的命运。“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他成为第一批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学生,而且进入了一所好学校——复旦大学,攻读的专业也颇为时髦——国际政治系。

  杜克法学院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1984年底,即将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赵久苏,由于成绩优异被学校选中留校任职,而当时他提出的唯一条件便是出国深造。很快,美国杜克大学来沪招生,通过层层面试,赵久苏终于获得了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的全额奖学金,他也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的一员。1985年,怀揣着从母校复旦大学借来的100美元,赵久苏踏上了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征程。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甚至是第一次乘飞机。来到美国,巨大的文化震撼使他无从适从!

  语言是第一道关。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堂课《民事侵权行为》,是Robertson教授教的。Robertson教授是一个退休的海军官员,有着浓重的南方口音。“第一个星期我觉得我听懂了60%,第二个星期70%,第三个星期80%,到第4个星期时,我发现我什么也听不懂了。”赵久苏跑去问Robertson教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Robertson教授竟然告诉他:“祝贺你,Winston(赵久苏的英文名)!”赵久苏感到很困惑,Robertson教授解释道:“你以前所做的只是把词简单地放在一起,然后计算你听懂了多少,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没有。现在你已经意识到你要越过字面去理解,这样你才能真正懂。”

  这给了赵久苏一些信心。由于语言、文化、体制等种种障碍,他为取得一个法学的学位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正因为如此,他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感到非常的骄傲,他说:“我在杜克受的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一些人生观,尤其是一些概念如‘被证明有罪之前无罪(疑罪从无)’等。这对我做事的方式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做判断、如何成为一个理性思考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看事情的表面。在杜克受的教育使自己对如何如一个法律人那样去思考、如何以不断提升的专业水准去服务社会、服务客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命运与“国际”紧紧相连

  或许,刚刚从杜克法学院毕业的赵久苏并不明白“国际”二字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但从此,他的命运却紧紧地与“国际”二字相连了。在杜克教堂参加毕业典礼的过程中,赵久苏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名专业律师了!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背上不禁产生的一阵麻刺感。

  从此,他开始奔波于东西方之间,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1988年,赵久苏加入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美国纽约总部工作;3年后,他转到高特兄弟香港代表处工作;1992年,他结束了在高特兄弟的工作,在香港加入了全球最大的律所之一的英国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并于1997年1月1日成为高伟绅在香港和上海代表处的合伙人。

  在此期间,赵久苏的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国际公司法和商法领域,包括跨国并购、外商来华投资、公司重组、私募股权及创投、知识产权等。通过这些业务的开展,他与业界建立了广泛的友好纽带,并拥有众多跨国企业和大中型中国企业客户,而且得以参与到很多大的项目中,例如帮助一个欧洲客户规划将其在中国的十几家企业进行重组并筹备上市的工作,以及协助东风汽车完成了中国汽车领域当时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即与尼桑设立了2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等等。

  1999年,赵久苏以资深合伙人身份加入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并于2003年成为众达上海代表处主管合伙人。

  2012年,他出任美国McDermott Will & Emery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及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高级法律顾问。他的事业也由此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

  赵久苏如今想来,他的人生有几个转折点,其中90年代初从纽约到香港工作,和1996年从香港回到家乡上海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两次转折,因为前一次与当时绝大多数人想留在美国的想法是大相径庭的,后一次则为他更直接、更深入参与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阶段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战略契机。

  回到上海,他开始努力探索一条如何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及法治化的道路。在当时,当大家都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大声疾呼之时,他却清楚地看到,相比2002年,虽然2008年的中国海外并购金额翻了100倍,但至少60%以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不成功,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几乎达2000亿元人民币之多。

  在赵久苏看来,当时他所在的众达律师事务所正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专业团队资源,为世界各地与中国之间相互沟通了解提供便利,帮助中国企业减少在海外因被提起有关反倾销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诉讼而遭受损失。

  2007年众达就成功地帮助中化集团赢得了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起诉讼。该案亦为首例中国公司成功地将案件从联邦区级法院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的级别,且被亚洲律师杂志(Asian-Counsel)评为“2007年度最具影响的案例(Deal of the Year)”。

  此外,他还为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一家轮胎制造商就组建两家中国合资企业收购一家大型轮胎公司控股股权事宜提供咨询及交易服务,交易价值达数千万美元;协助客户(其为上海最大的物业开发商之一)与养老基金设立一家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合资企业,这一项目还涉及联合开发位于江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预期未来的投资总额将超过十亿元人民币……

  “法治梦”连接“中国梦”

  作为一名职业律师,赵久苏拥有令人尊敬的卓越专业素质。他获得了诸多专业荣誉,连年被Asia Law Leading Lawyers评为在中国业务、跨国并购业务、争议解决、私募股权及创投等方面亚太地区最出色的律师之一,这成为他自2001年起至今保持的一项纪录。

  但赵久苏并未把自己的事业仅仅局限在律师职业范围之内。他也担任着多项社会职位,如上海仲裁委员会(涉外)仲裁员、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特邀委员、上海—罗纳·阿尔卑斯调解中心调解员、我会常务理事、国际工商分会副会长等等。在更广泛的领域里的努力,让赵久苏生活和事业更加多元,更富意义,他的影响也因此超越律师界并获得赞誉。1997年至今,他连年入选国际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of Professionals);2007年10月,他又被评选为上海市优秀留学人员代表,其成果和事迹参加了上海市留学人员成果展。

  如今,赵久苏还在不同的中国法学院任教,他用苏格拉底问答法,并采用中国的真实案件,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和经验给这些大有前途的未来律师们。他的个人的职业发展曾得益于他在杜克受的教育,现在他要将这一教学方法帮助众多的中国学生,他希望还能影响到中国即将到来的法律改革。

  在赵久苏看来,相信凭着自身努力,可以有房子、有家庭、有孩子,有一份稳定工作,这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提供大环境,比如在上海,新上海人、老上海人,本土的、海归的,大家都能获得公平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机会,这样就能吸引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才会有利。他期待全社会共同为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和相匹配的文化而共同努力。


Copyright2017,WEIHAI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威海市欧美同学会(威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51475号-1
地址:威海市文化中路80-1号高创大楼1F 邮编: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