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月14日,驻瑞典使馆召开在瑞学生学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座谈会,桂从友大使出席并讲话。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乌普萨拉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学者代表、欧美同学会北欧分会和中瑞教育科学文化交流协会等学者社团负责人、新华社和人民网等驻瑞媒体代表,以及使馆青年馆员近50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主持。
桂从友大使在讲话中指出,习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后,使馆全体同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教育处也在当天组织在瑞学生学者学习。习总书记的回信字字掷地有声,温暖人心,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年毛主席把希望寄托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人身上,如今的新时代,我们有着新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同样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他勉励青年学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和回信精神为行动指南,常学常新、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乌普萨拉大学学者张晓教授表示,他父亲张嗣瀛曾于1957年到1959年在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1957年11月,父亲有幸作为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如此近距离听到毛主席的讲话,直到现在父亲回忆起当年的接见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毛主席的讲话是对青年人的期望,也是祖国对青年人的期望。
乌普萨拉大学李晋萍教授表示,作为第二代留学人员,她是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来到瑞典留学的,当时在乌普萨拉大学共有22名留学生。那时留学生们过春节最幸福的事是使馆为他们提供录像机和录像带,而如今在使馆的支持下,斯德哥尔摩的学子们可以举办一场上千人规模的学生春晚。作为一名留学人员,深感这30多年的巨大变化,也深感使馆及教育处对留学人员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希望年轻一代留学人员把握好如今的好时代,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乌普萨拉大学章贞教授表示,习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关怀与关心,也是对广大留学人员的一份期待。祖国的高速发展对国内百姓,对在外的留学人员,以及对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带来极大的好处。我们的高铁技术缩短了人与人间的距离;网络支付等新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给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留学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施展才能的舞台。留学人员有义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见识为国服务。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王秋晨表示,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引发世界广泛关注。从2013年10月习总书记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将留学人员作为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再到2017年12月习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每一个细节都真切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外留学生群体高度重视。习总书记的回信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也为我们广大留学人员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作为青年留学人员,要依靠自己的本领,为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田益源表示,习总书记的回信深深激励了所有在海外的留学人员。阅读回信后感触颇深,一方面,感谢总书记远隔重洋对于我们留学生的关心挂念,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所强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海外的留学人员作为祖国连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条条纽带,进行着科技与文化的双向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不断前行。期待着回到祖国贡献自身力量的那一天。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雷佳瑶表示,读了习总书记的回信很感动、也很激动,感动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心和鼓励,激动是因为感受到总书记对我们整个留学群体的认可,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留学人员的重视。我们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留学的5年间,我遇见了很多和我一样怀揣梦想来到这里学习的同学和朋友,我们有很多不同,却也有很多相同。不同的是我们来自祖国每个角落,在不同的领域学习,但相同的是我们都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坚定理想,潜心学习,每一个人都期待着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学到更多扎实的本领,掌握前沿技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刻,我将在剩余的两年博士学习中继续潜心学习和科研,努力提升自我,时刻和祖国保持紧密联系,继续实现我在医疗领域的理想。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公派生项目干事谭帅表示,连夜读完习总书记的回信,心潮澎湃,也倍感温暖。这份来自习总书记的“家书”更是在广大斯德哥尔摩和瑞典留学生中广泛传阅。习总书记的回信,是一份温暖的牵挂,也是一份长辈对于青年的殷殷期望与谆谆告诫。处在新时代下的这一代青年,将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不忘初心,壮怀激烈,刻苦求知,心系祖国。新时代的青年更需要责任与担当,我们是祖国洒向世界青春的名片,祖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与港湾,爱党爱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海外莘莘学子的梦。少些浮躁,多些沉淀,砥砺前行。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报效祖国与人民,矢志而不渝。
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干事李然表示,习总书记的回信是祖国对我们海外留学生群体温暖的关怀。作为2016年国家公派本科生交换生、2017年的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我的留学生活离不开祖国强有力的支持。祖国的日益强大为我们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海外学习和开拓视野的机会,同时强大的祖国也给予了我们海外留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我们不仅肩负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展现立体中国风貌的责任,更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我们要做到将自己的留学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胡啸鹏表示,读完习总书记回信后感受很多。作为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中国是我的家,是我文化的根。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出国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对保持思想完全独立的挑战。我们要应对挑战,以中国人的身份成为一名国际化的人才。
斯德哥尔摩大学公派本科生王方可表示,习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给莫斯科大学同学们的回信,也是对所有海外中国留学生的一份鼓励、一份指导、一种信任。像莫斯科大学的同学们一样,置身海外的我们深刻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带给我们的自豪之情。正是祖国的强大给予了我们在海外勤奋学习、开拓视野、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祖国的发展繁荣需要我们的奋斗。我们正处于培养自身能力,实现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身在海外不忘祖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
使馆教育处权学红表示,习总书记回信文字简短但意义深刻,语言朴实但催人奋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青年尤其是海外留学人员放在了一个尤为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新时代留学青年弘扬传统、发挥作用、贡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7年,瑞典各类留学人员总数已超八千,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总数突破千人大关。作为使馆教育处一员,要以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导,为在瑞留学人员提供更加周到便利的服务。一是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创新为我留学人员服务的方式;二是进一步强化在瑞各学联凝聚力,营造平安留学氛围,筹建全瑞学联会,为各学联会间信息和经验共享搭建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新时代留学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实践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
使馆青年馆员李珂表示,习总书记的回信虽然是写给海外留学人员,但实际上也是写给所有的青年人,尤其是身在海外的青年人。新时代的外交要有新作为,我们青年外交人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刻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实践“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将自身发展和祖国的外交事业结合起来,提高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和公共外交的能力,用世界的语言和世界打交道,宣传中国的发展,展现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切实提高我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为中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为两个构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供稿/驻瑞典使馆教育处 权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