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知史丨竺可桢在他的入党志愿书里都写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31 阅读次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回望我们党的百余年历史,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干革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搞建设、在前路迷茫时开启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经受苦难,创造辉煌,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坚定的信仰。如果说信仰是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那入党志愿书便是这一初心的庄严承诺。


今天,欧美君和学长们一起,翻开竺可桢的入党志愿书,聆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感受海归学长对党、对祖国最清澈的爱。


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擎起了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竺可桢,气候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上世纪60年代)。

 

他自幼聪慧,考取了第二批庚款留学公费生。因为“中国以农业立国”,来到美国后,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学。
天气预报在今天极为普通,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只有外国人有能力发布天气预报。他深知气象学对老百姓的生活、农业生产的开展、甚至战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28年,他在南京北极阁筹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的气象科学就此起步。此后8年里,他踏遍祖国大地,推动建设了包括拉萨在内四十多个气象观测台站。
image.png

20225412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图为科考队员在架设自动气象站。(来源:新华社)

 

1930年元旦,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彻底结束中国领土之天气预报由外国人发布的历史。现在大家熟知的天气温度单位——摄氏度,国内也是从他开始使用的,他统一了中国气象的温标单位。
他被誉为科学界的教育家、教育界的君子。
在多次请辞之后,抱着“振兴浙江省文化教育事业”的考虑,他出任了浙江大学校长一职,从一个科学家成为了一个教育家,以振兴文化教育事业来报国。
image.png

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竺可桢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日寇大举进犯之时,他带领学校踏上了“文军西迁”的漫漫长路,十年四迁,从浙经赣、桂至黔,仍教学、科研不辍,战时的欢迎会都是在警报声中进行的。有同学问他:“警报都响了,老百姓都逃警报去了,我们还上课吗?”“怎么能不上课?”“黑板挂哪里”“就挂在我胸前”。
19583月,他申请入党。在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要把自己一切力量献给社会主义事业,争取做到:1.全心全意服从党的领导;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推进人民的科学事业;3.努力改造自己,争取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他就是气候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上世纪60年代)——竺可桢。

 

image.png

 浙江大学竺可桢塑像(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入党后,竺可桢在一篇万字思想汇报中,把自己比喻成 “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决心“老老实实地尽力而为之,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懈怠”。

 


Copyright2017,WEIHAI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威海市欧美同学会(威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51475号-1
地址:威海市文化中路80-1号高创大楼1F 邮编: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