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会员闫勇:蓝色果实带动农民致富
发布时间: 2018-09-30 阅读次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QQ浏览器截图20181106154644.jpg

  成长之路丰富多彩

  阎勇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市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父母在学习上寄予很大厚望,希望将来能考入一所好大学,可在高考完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时,他却选择出国留学。大学的梦想在他19岁这年,踏入了南半球的岛国新西兰,要在这里实现。

  勤工俭学乐趣多

  21岁时他考入维多利亚(VUW)后,可以合法的每周工作21个小时,至此,阎勇从他的第一个工作起就围绕一个目标--学以致用,实践才能深刻学习的内容。5年的大学时间他做过,批萨销售、超市海鲜销售、巧克力促销员、汽车租赁市场调查员等多份兼职工作积攒了多个行业和销售有关的相关知识。

  回国首次创业遇房地产泡沫

  2008年回国后在香港考察到“亚克力”台面板材项目,经过进半年的市场调研后,决定引进,当时化工项目随着房地产热也逐日升温,多方筹集到资金后,2008年底正式投产,截止2010年已经有300余家代理商进行合作。

  好景不长,2010年下半年遇到房地产泡沫,经销商纷纷转行,原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无奈之际只得转行。

  二次创业曲折多

  新西兰蓝色果实的初识

  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找项目一定要找受房地产和相关经济影响小的,而且是个长期稳定的项目,于是他锁定了方向---农业项目。

  读书时在奥克兰参加2006年的“澳洲食品展会”偶然机会,接触到了小浆果产品,当时被一种蓝色的水果一下就吸引了眼球,口感甜中带酸,而且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它是一种功能性水果,对人的眼睛和大脑记忆力提高有着无可取代的天然营养成分“花青素”他就是“蓝莓”。随同学邀请,去参加了悉尼的“2010澳洲农产品展览会”在展会上看到了小浆果产业的前景和产业链的庞大,当时就和澳洲当地商家要了样品后,但在回国安检时却被扣下了,原来植物没有申报,是不可以带回国内的。

  国内取经路途虽远,但却见到了阳光

  在游学了大半个地球后,阎勇决定要实现他的人生梦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念去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家乡的学子们在外提到自己的家乡时,会因为从小生活成长在这样的地方有种自豪感。

  阎勇回国后,正值赶上房地产大热,特别是家乡乳山市的旅游地产真是火到一房难求的热度,但是他并没有跟风去从事该行业,而是理性的结合自己在新西兰这几年的学习、见闻和自己家乡的特色,选择了农业。选择了农业里面最难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的蓝莓,并决定开始做蓝莓产业生态体系链。

  于是他到处奔波打听蓝莓的相关信息和做市场调研,同时收集相关书籍学习和了解蓝莓的相关知识。后来,知道国内蓝莓方面的权威是“吉林省农业大学”的果树系的教授们,立马赶到吉林农大去取经。

  和教授见面后,他把他想要种植蓝莓的想法和教授说了后,教授被他的真诚和创业激情所打动,和他一起回到了山东省乳山市来考察地质环境,在当地取土壤和水质的样品回去分析后,教授告诉他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蓝莓,而且非常适合做鲜果。这一消息得到了教授的肯定后,阎勇再次奔赴千里之外的“吉林农大”。

  吸取教训减小风险

  经过化工项目的经验后,他决定这次风险一定要小。经过多方考察,在山东省乳山市当地,和当地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让当地闲置和没有经济效益的土地。和吉林农大进行合作,由吉林农大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授课。这样在技术上面有了充分的保障,大大减少了投资风险。

  蓝莓产业采取合作社模式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阎勇看到了当地的农作为主要以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没有搞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于是成立了合作社,来解决用工的难题,这样在每年的5-9月份需要大量鲜果采摘工时,当地土地流转土的农民可以来打工,在示范园内进行鲜果采摘,每年的3-5月,10-12月份时,在园区内进行除草和其他的工作,年底自己的土地有土地流转租金,这样下来一个农户,由原来的每年只有3000多的收入,现在一年能拿到3万-5万的收入。

  阎勇看到了蓝莓产业链的庞大,但是自己的规模却不能短时间内扩大,于是他成立了合作社模式,让当地近200户明农加入到合作社,由阎勇作为社长,统一给社员发放苗木和提供技术指导,和社员签订高于市场收购价格的合同,打消农民种植的后顾之忧。这样农民不仅平时可以在园区打工赚钱,同时每户农民自己还有蓝莓卖入合作社,每年能有3-5万元的收入,这样一来,农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此时农民的笑容是对这几年工作的最大幸福感。

  同时通过当地金融办等部门积极协调拿到了山东省第一批《农民民合作社金融许可证》在整合合作社资金、发起合作社众筹等项目中在当地率先发挥出积极的代表作用,通过金融手段解决传统农业中资源、资金等闲置与短缺的不足,通过社会众筹筹集到资金的同时又为新项目稳固了长期客户群体,在威海金融办以及人民银行部分作为2016年的新思维拓展案例学习。

  注册品牌 引智国外专家保持世界一流品种

  由于是农业项目阎勇对示范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回顾当时新西兰农场的情形,他先后在示范基地内修了可以通车的硬化路面,每隔25米都会有水阀门,为了节省水资源,全园区上满了滴灌灌溉系统,同时避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风险,建造了3000米双排绿化带和3000米硬化道路,蓄水池4000立方,铺设水利管道1000米,这样不仅避免了周边农地在农药喷洒时给园区带来的影响,而且还为周边村庄农户提供了便利。修路给周边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2014建立了研发中心一座,为提供新品种研发;1000吨冷风库一座,为了采收季节贮存当地合作社农户的蓝莓果实。

  在蓝莓种植方面,与当地农业局积极合作,2014年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二维码扫描有机种植体系,实现了“从餐桌到田间”透明化、模块化管理。同时注册了“胶东伯瑞”蓝莓商标与“博格利”蓝莓果酒商标。并且注册包装专利,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吉林农大小浆果课题组和加拿大农业部小浆果研究中心每年的新品中试种和技术知道作为强大后盾,在新品种研发、新定植方案推广和新的保鲜技术始终保持阎勇的合作社与国外同行业一致的水平。

  稳固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目前,他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合作社下属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等在蓝莓种植、苗木销售、鲜果销售、蓝莓深加工产品销售、旅游采摘以及蓝莓都市化农场租赁等围绕蓝莓产业生态体系链建设。自2009年至2017年这八年中先后为乳山市做了如下贡献:

  1、为60岁以上之前闲置在家务农,这8年来参与我们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发放了共计1180万工资;

  2、先后解决了247个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其中省级贫困户33人,带动了44个家庭,为19个家庭的老人通过务工及承包给子女提供新房首付;

  3、880亩土地流转,合计为当地创造了500余万的土地流转费;

  4、提供了300余吨的优质蓝莓鲜果流向全国11个城市的商超与市场;

  5、通过合作社金融互助盘活了300余万元的农村闲置资金,,盘活800余亩农产权用来投入到经济农业生产;

  6、为游客推广蓝莓有机种植理念以及带动旅游观光采摘45000余人次;

  截止2017年8月基地目前已经种植蓝莓880亩,其中育苗基地220亩,旅游采摘区18万平方,全国12个城市有“胶东伯瑞”品牌蓝莓销售。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壮大合作社队伍,解决更多农村闲置劳动力,相互结合,种出更多优良的有机蓝莓,赢得“胶东伯瑞”蓝莓鲜果和“博格利”蓝莓深加工品牌在全国蓝莓市场的一片天。

  获得成就

  2014年威海市蓝莓标准化示范基地;

  2015年全国农村致富带头青年;

  2015年山东省蓝莓标准化示范基地;

  2015山东省蓝莓精益化管理示范基地;

  2015山东省国外专家引智基地;

  2015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示范基地;

  2016威海市劳动模范;

  2016威海十大杰出青年;

  2016乳山市十大杰出青年;

  阎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蓝莓果实流通于在鲜果市场、深加工市场等各领域,在很多城市的超市或农副产品市场都可以见到合作社的产品,产品给更多消费者带来健康。同时带领社员及其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使大家感受到合作社的热情,和他一起为建设家乡的梦想而拼搏!奋斗!


Copyright2017,WEIHAI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威海市欧美同学会(威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51475号-1
地址:威海市文化中路80-1号高创大楼1F 邮编:264200